MAC大哉問,在買MAC前你要知道的事情(2016 Late Version)


2016 Late Version
將近2016年底了,距離上一次更新又過了3年,這幾年裡面電腦產業風雲變色,Windows推出了自家的Surface系列,Mac也經歷了大改版。和3年前相比,Mac不再是一個令人陌生的的東西,越來越多人選擇Mac作為自己的第一台電腦。所以決定再回頭更新一次文章,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電腦。另外因為一直加上New也不是辦法,所以這次我把之前所有的內容全部都整合起來,反正好文(自認為)大家都要多讀幾遍啦。順便把改版號變的跟Mac一樣(比較潮有沒有)



這篇文章的主要對象是對MAC不熟或是MAC新人而寫,我會以一般USER的角度來切入。所以如果你是下面這幾種人,那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1.想入手MAC,但不知道MAC是什麼
2.想入手MAC,但不知道MAC可以做什麼
3.想入手MAC,但不知道該買哪一種
4.覺得MAC很不錯,想更進一步了解他的
5.剛入手MAC,尚在摸索中的新人
6.對電腦尚不熟悉,且不想要花很多時間來研究的人
7.對電腦很熟,但只想快樂使用的人

文中如果有些錯誤或是不了解的地方,請各位不吝指出更正。另外,如我所說,我的目標是一般大眾,因此並不考慮終端機魔人或是KERNAL高手的情況,應該說如果有這些能力的人應該也已經透徹了解了OSX,不需要再看我的文章了(汗)。

那麼,廢話不多說(說很多了……)我們就進入主題吧,我會先對MAC做一個介紹,然後再加入一些日經,月經問題的解說,同樣請各位要多多指教了


1.Mac是什麼?
Mac是Macintosh的簡稱,是蘋果公司所推出的個人電腦, Macintosh這個名子代表的是一種蘋果的名稱(McIntosh),是當時Macintosh計畫主持者Jef Raskin最喜歡的一種蘋果,之所以拼法和McIntosh不同是因為該商標已經被一家音響公司登記了,所以才會變拼法。據說Steve Jobs還曾經想要把Macintosh改成Bicycle,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最終沒有改名成功,不然今天大家就買Bic了XD

就像IBM的筆電叫Think Pad一樣。蘋果統一將其所生產的所有電腦都冠上Mac之名,目前的產品線包含桌上主機型的Mac系列(Mac Mini、Mac Pro),螢幕與主機一體化(All-in-One, AIO)的iMac系列,以及筆記型電腦MacBook系列(MacBook, MacBook Pro、MacBook Air)。

相較於一般的電腦公司採用類似規格不同型號外貌的多元化產品線,Mac的產品數量少但定位都很明確。同時,Mac在工藝上力求輕薄與一體成形,其結果就是除了Mac Pro外能夠更動的配件並不多。這些電腦的零件要嘛是特殊規格,要嘛是直接焊死在主機板上不能升級,因此在購買時要特別注意,很多零件的客製化必須需要在購買時就選好。

2014年後的Mac mini已經無法更換記憶體了,而硬碟的部分iMac和mini要拆卸都非常的困難,甚至需要用刀片割開膠條。2015年的12” MacBook和2016年新版MacBook Pro則將硬碟直間焊死在主機板上,所以在擴充這一點上,Mac可以說是等於零了。


2.OSX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Mac OS是APPLE所開發作業系統,僅可以在APPLE的電腦,也就是Mac上執行(雖然仍存在黑蘋果等方法,但不在此文討論範圍內)。OSX是指Mac OS於2001年開始的第十代(10.0,也就是X)作業系統,之後統一稱為Mac OSX,後來於2016年發表最新的版本10.12時,將名稱改為macOS,現今最新的為macOS 10.12 Sierra。

相較於Windows,Mac徹底的貫徹了使用者至上的觀念。Mac提供了高度直覺的操作以及華麗的介面,優異的檔案管理和硬體整合能力。對於一名使用者而言,他不需要去擔心電腦的任何問題,只要用就好了。然而因為整合的過於完全,使得使用者難以視需求更動系統,在硬體上也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另外相較於Windows,macOS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記憶體管理上就已經是64bit,同時也整合了多國語言。所以並不像Windows在安裝時有語系問題或是版本問題。然而,macOS向下相容做得較差,在10.5以前的版本不需要說,因為整體架構不同(Mac在過去使用的是特製的IBM PowerPC架構,和現在的x86平台Intel完全不同)所以向下相容是不可能的,但即便是之後的作業系統,每經過一次改版有部分程式也可能會遇到問題,macOS不像Windows有相容模式可以用,因此在升級時必須要特別注意。

要注意的是macOS和APPLE在行動裝置上的作業系統iOS (運行於iPad、iPhone)是不同的東西,兩者之間的程式不能混用,也就是不要問可不可以在Mac上完iPhone的遊戲,答案是不行的。

題外話,在10.0之後,OSX的每一代都是以貓科動物為名,直到OSX 10.9 Mavericks開始改以地名或是地標為名。名字如下
Mac OS X 10.0 Cheetah 從Mac OS改名為Mac OS X,開始以貓科動物為名
Mac OS X 10.1 Puma
Mac OS X 10.2 Jaguar
Mac OS X 10.3 Panther 首度加入Safari瀏覽器與Exposé
Mac OS X 10.4 Tiger 首度加入Spotlight與Dashboard,之後又引入了Boot Camp
Mac OS X 10.5 Leopard 最後一代支援PowerPC和Intel x86架構的OS X
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 加入App Store
Mac OS X 10.7 Lion 加入Launch Pad,Mission Control和全螢幕模式
OS X 10.8 Mountain Lion 從Mac OS X改名為OS X,加入通知中心、Game Center、AirPlay等功能
OS X 10.9 Mavericks 開始以地名或地標為名
OS X 10.10 Yosemite 新的字體與扁平化UI設計,開始和iOS 8裝置整合
OS X 10.11 El Capitan
macOS 10.12 Sierra 從OS X改名為 macOS,整合了Siri與網頁版Apple Pay


3.Mac和PC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問的並不正確,在過去的年代,在Mac還是使用IBM PowerPC架構的年代,Mac和Windows PC確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但在現在Mac已經全部採用和PC一樣的x86架構,所以就本質上而言,Mac在硬體上和PC完全是一模一樣,只有作業系統不同。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要換一下,macOS和windows什麼不同?

如果作業系統不同這個概念難以理解,那麼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較Windows,另一個國家叫macOS。這兩個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程式語言)、不同的商店(應用程式)、不同的貨幣(檔案格式)。

所以整體而言,OSX和windows和可以視為兩個不同的存在。

在windows上可以執行的程式,在macOS上是一定不能執行的。就像美國的商店不能直接到台灣來營業一樣。如果要在windows這個國家營業,就必須要經過再編譯,也就是發行商必須要針對macOS這個平台重新改寫程式。

因此在可用軟體上,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for mac版本,只有這種版本可以在macOS上執行,千萬不要去光華買了軟體回家,再抱怨macOS不能跑喔。特別是遊戲,很多遊戲是不支援macOS的,這一點千萬要注意。


4.Boot Camp和虛擬機(Parallel Desktop、VirtualBox、VMWare Fusion)是什麼?
雖然買了一台Mac,最大希望當然是不再需要依附在Windows之中,但偶爾還是有不得不用Windows作業的時候,比方說用用網路atm、打打遊戲之類。這個時候後有沒有辦法呢?

Boot Camp是一個最根本的解決之道,簡單來說,就是直接讓兩個國家並存在你的電腦裡,Boot Camp會幫你將硬碟給切割,你就可以安裝Windows,這個Windows是原生的,因此不論在效能或是可以執行的程式上都和一般PC完全一模一樣。這必須要歸功於Mac從IBM PowerPC的架構換到x86,才使得原本水火不容的兩個作業系統可以友好相處。

然而,Boot Camp雖然強大,但每次都要重開機實在很麻煩,有得時候不過要開個IE,就像我們可以想像消費者偶爾還是會想要逛逛外國的商店一般,於是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便可以在國家內成立自治區,在這個自治區內,其他國家的商店,貨幣都可以自由流通,但因為依附在另外一個國家之下,所以行政效率自然低了一些。

電腦上的自治區,便是稱為虛擬系統的程式。這一類的軟體不少,而在Mac上最有名軟體有Parallel Desktop、VMware Fusion和VirtualBox,這一類軟體可以在macOS模擬執行windows,在這個虛擬的Windows中,你可以像使用一般PC一般的執行各種Windows的軟體。然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等於同時在電腦上使用兩個作業系統,效能自然就降低了。同時也可能會遇到不能使用的情況。
虛擬機所消耗的主要是記憶體,如果你RAM夠多,可以一次執行好幾個虛擬機,另外虛擬機也不只可以拿來跑Windows,跑Linux、ChromeOS甚至是再開一個macOS都可以。但一般虛擬機都只提供「虛擬機」這個軟體,你要安裝windows等要另外去買來才能裝喔。另要外注意Boot Camp是有分版本的,不同版本支援的Windows版本不同。而可以安裝的Boot Camp版本取決於你的macOS版本。

Boot Camp和Parallel Desktop都是apple針對工作中有非用windows不可的人提出的解決(賺錢)之道,這樣大家才會還無後顧之憂的買mac。當然我也有見過特愛Mac外觀而買了一台只灌Windows不用macOS的狀況。


5.什麼是APP Store、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有什麼不一樣
APP Store是application store的意思,是一個發售mac和iOS專用軟體的地方,Apple在10.6 Snow leopard 之後引進了這個商城,上面刊載了眾多由商業公司或是獨立製作做的軟體,現在Apple自己的軟體也多透過App Store販賣.

Apple Store指的是Apple官方網站的購物網,上面販售的是Mac電腦、iPhone、iPod之類的主機和其周邊,整新機也是在這上面購買。

iTunes store則是透過iTune這個軟體進行連線,販售音樂,電影等,由於iOs的app皆是由iTune來管理,所以iTune也可連至App Store,但對mac來說是完全分開的兩個系統

在APP Store上購買軟體的好處是只要用註冊好信卡或是存好點數後就可以一鍵購買,非常方便。系統也會自動記錄購買內容,並自動進行更新,但由於App Store在審查上要花上很多時間,常常一個軟體的更新要花上好幾個禮拜審核,如我用的coda更新就比直接在panic上買的慢上了2個月,再加上現今app store規定所有上架軟體都需要在沙盒(sandbox)內執行,所以很多軟體在App Store上找不到。最重要的是,App Store裡購買的軟體會綁定你的帳號。好處是將來如果有一天你要將Mac賣人,你只要在新的Mac上登錄你的帳號,你購買過的App就可以安裝回來,壞處是你沒有辦法把單一的軟體給別人,比方說現在買新的Mac會送iLife和iWork,如果是二手機而這些App已經被錢個主人註冊過,下一個接手的人就沒得用了。所以是不是非用APP Store購買就見仁見智啦

附帶一提,App Store是有地域限制的,你的Apple ID如果如果是台灣,就會看不到其他國家發售的App (除非發行者有設定全球通用),這種狀況就需要你辦一個其他國家的Apple ID才能夠下載/購買。而由於Apple在2012年中開始規定所有app store上之軟體都要在沙盒內執行,使得軟體在調用系統資源上較為困難,因此不少軟體最後都選擇出走,比方說我有在用的Coda 2就在改版到2.5後放棄app store。通常遇到這種狀況,開發商都會提供免費轉換的方式,所以要稍微留心一下,如果發現怎麼大家都更新了你卻無法更新,就要去官網查一下是不是從App Store中脫離了。


6.Mac比起windows不容易當機,不容易中毒?
從結果看來,這是正確的,但探究原因,事實上這並不是windows或是OSX的差別,而是大環境的影響。Mac並不像一般PC,所有的組件幾乎都沒有辦法擴充,因此自然免去了硬體相衝造成當機。相較之下,PC的零件多半都是自行選購組裝,因此出問題的可能性當然也要大的多。另外就是OSX由於市佔率較低,因此針對Mac的病毒較少。多數夾帶在檔案中或程式中的病毒,都因為作業系統不同而對mac沒有效果。

Mac之所以不容易中毒還有一點是因為系統的權限管控較為嚴格。我想大家再用Windows 7 時都會注意到每次要安裝東西時候會被要求管理者權限吧(雖然應該很多人都把它關了),而Mac同樣在安裝東西時需要輸入帳號密碼,但不同的是OSX是不允許關閉或跳過這個動作的,所以Mac較不容易出現在不知不覺中被裝了怪東西的狀況(除非你都不看內容……)。所以怕中毒的朋友們,mac確實是一個選擇,但還是一句老話,要穩定,要不中毒,還是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7.APPLECARE是什麼?該買嗎?
Applecare是Apple針對旗下產品所推出的保固延長服務,也就是讓消費者可以花錢來增加自己產品的保固時間。另外,也可以延長保固期內的Apple的免費諮詢服務,可惜台灣沒有Apple直營店,所以沒有Genius Bar可以做諮詢。

該不該買Applecare,這個原罪是Apple過保後的維修費極端的驚人,而偏偏保固時間都只有給一年,如果要久一點,那就必須要多付錢,所以要不要購買就見仁見智見人品了,一般多會建議不需要隨機購買(除非有高額的優惠),只要在到期日之前視需要購買即可。

另外,有的人對Applecare有錯誤的認識,以為買了Applecare不管電腦被車碾或是落海都可以修到好。這裡要特別澄清,Applecare純粹就是保固延長。所有人損一律不在保固內喔。如果真的有人覺得自己很暴力,那最近有一些店家提供的人損保固方案或許是一個好選擇。

Apple care在世界各國的賣價有所不同,但是序號是通用的,所以在bbs或是拍賣上有時可以看到有賣家在賣較便宜的序號。注意,雖然那不一定是詐騙,但一定要小心,畢竟這一類買賣序號在有糾紛上的處理會很麻煩。另外Applecare並不需要隨機購買,只要在保固到期前買並且註冊就好了,但一旦過保就算買了也不能註冊喔。

另外一台電腦只可以加保一次,所以無限延長是不可能的(應該也沒人會這樣做吧)。要注意Apple的零件備料是從開賣日開始算5年,所以一旦過了這個年限,之後就算想要自費修理也沒有辦法,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我的MacBook Air 2011在2016年9月壽終正寢要拿去修理,也被勸告不要修,因為就算修好了之後如果又有問題也無法處理。這一點買舊機的人要特別注意。


8.Mac一定要用官網的配件嗎?
這裡要破除新人的一個迷思,對於mac而言,除了mac pro的顯示卡外,ram和硬碟都可以自行更換,不一定要去買apple官網上的原廠設備。

除此之外,一些如USB轉RJ45(網路線)轉接頭,VGA轉接頭以至於外接光碟機和外接硬碟都可以用他廠產品。所以除了不能自行更換的零件(如macbook air的記憶體和硬碟),大家大可把客製化的錢省下,自行到光華購買零件升級。

2012的產品線,很多mac的零件都開始採用特殊規格,能夠自行更換的零件也越來越少最新的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的記憶體焊硬碟都是焊死不能動的,所以最好在買的時候就客製化好以免去麻煩。

最後要注意的地方是最新的12”MacBook 和MacBook Pro所採用的USB Type-C,要注意雖然這兩台電腦的街頭看似一樣但是內容卻不同,12”MacBook的是USB 3.1 Gen 1,是純USB,傳輸速率是5 Gbps,而2016 MacBook Pro則是USB 3.1 Gen 2,是USB + Thunderbolt 3,頻寬可以達到Thunderbolt 40 Gbps和USB 10 Gbps。所以在買周邊十一定要看清楚究竟是支援Thunderbolt還是純USB Type-C。我知道這很混淆,但是這是轉變的陣痛期,大家就共體時艱吧……


9.MAC適合什麼樣的人?
終於到了這個問題,而這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事實上,很難說哪一種人適合買,因為每人的需求,工作環境,甚至是預算都不相同。但是還是有幾個大原則可以遵循

如果你不需要他人有大量的文件檔案往來,或是你有除了mac以外的電腦,mac非你主力機,那就可以大膽的買下去,但是如果你常常要和他人共同作業或是要打電動,甚至想要拿來看影片,那或許要再想想。

下面稍微為大家分析一下。但最重要的是,先確認你非用不可的軟體之中,是否有for mac的版本,才不會遇到不能用窘境。


10.我想要拿來辦公,可以買MAC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但要回答卻不是很容易

如果你所謂的辦公室打打文件,處理表格,那當然不管是MAC還是PC都可以勝任,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要外連的,比方說要連接資料庫或是公司的內部系統,那就要特別注意macOS可否進行連接。

除此之外,macOS上的office雖然基本上和windows的office系出同源,但在格式上仍然有一定機率會跑掉,不過這一點在2016版本後已經很少出現。所以一個優先的考量反而是公司提供的軟體是否支援macOS,特別是如果公司的內部用軟體,一般很少會有macOS版本(比方說金融、進銷存、專案管理之類的)。


11.我想要打電動,可以買MAC嗎?
如果你的朋友知道你想要打電動,卻還推薦你買Mac,那你可以用力的給他巴下去。Mac絕對不是玩遊戲的好選擇,主要原因有三個。

1.軟體支援性不佳
現今多數的遊戲軟體都不支援macOS,日系遊戲基本上是全滅,美系遊戲也只有暴雪等少數公司有出for Mac的版本。在多數遊戲都不支援macOS的情況下,只能透過虛擬機執行,效能當然也上不來。

如果想要知道軟體的支援狀況,可以上Steam,在搜尋時選擇支援macOS就可以知道你想玩的遊戲到底有沒有在名單內了。當前跨平台遊戲的數量漸漸的再增加,現在熱門遊戲有不少都有推出 for Mac的版本了。然而很多經典遊戲仍然是Windows only,引此還是很難說Mac適合進行遊戲。

2.周邊支援不佳
一個稍微專業一點的玩家,多半都會使用一些電競周邊。然而有不少周邊的設備在macOS下的支援性都不足,比方說一些巨集或是腳本功能無法使用。因此對於專業玩家而言Mac不會是一個好選擇。

3.效能不足
這一點就尷尬了,雖然說mac可以透過boot Camp來執行原生Windows,但Mac卻有著天生顯示效能貧弱的缺點,如果要買到主流的遊戲效能,往往要花上數倍於一般windows電腦的價錢,甚至是根本買不到。最近VR開始火紅,因為VR非常的吃效能,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玩VR遊戲甚至是開發,那Mac基本上是全軍覆沒。

換一個方向來看,Mac現在所搭配的幾乎都是繪圖卡,也就是專門針對3D繪圖或是轉檔加速而非遊戲,所以很難直接和一般大家熟悉的遊戲卡做比較。如果非要比的話,MacBook Pro 15所搭載的最高端顯示晶片 Radeon Pro 460,以效能來說大概比GTX 965m好一些,接近GTX 970m和桌機的GTX 960,比iMac最高端的M395X好一點點。而Mac Pro的AMD FirePro D700效能大概接近GTX 980m和桌機的GTX 970。但再次強調這一些卡是專業用途而非遊戲,所以如果你真的有遊戲的考量,Windows電腦絕對是更加經濟實惠的選擇。

綜合以上幾點,我會建議以玩遊戲為訴求的人,還是把錢投資在pc上才好。


12.我想要做2D繪圖,可以買MAC嗎?
恭喜你,對於平面工作者而言,Mac在色彩管理上的表現比windows要好的多,而現今所有Mac產線(除了MacBook Air) 所裝備的螢幕都是IPS面板,在色彩的表現上要比一般便宜螢幕好很多,又由於多數的美術工作者用mac,很多軟體,特別是在UI和Interaction design的軟體都只支援Mac (e.g Sketch, Flinto, Principle, Framer),因此mac在設計的領域上有著一邊天。

唯一要注意的是MAC使用的都是LED背光螢幕,因此某些舊型的校色器(如spyder3)是不能用的,必須要用高價的光譜型(如ColrMunki)或是較新的系列(如spyder4)

mac自家的螢幕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ATD)就規格上和前一代的cinema(ACD)相同,但輸入改採用了thunderbolt,拜此所賜,所有沒有辦法用thunderbolt輸出的電腦都不能用(不可用display port),包含2010年以前的mac,所以要買的人請三思,這台螢幕等於綁定你的主機,這台螢幕目前也已經停產了,同樣的價錢我會建議考慮Eizo或是Dell的螢幕,另外要注意ATD不支援Mac以外的電腦,也不支援沒有thunderbolt接頭的Mac (比方說12” MacBook)。


13.我想要做3D繪圖,可以買MAC嗎?
這一題有一點微妙,首先是有先常見的3D繪圖軟體不支援Mac,比方說3DS Max、Solidworks、Creo,Rhino和AutoCAD雖然有for Mac版但是功能不齊全。所以即便最新的Mac都搭載專業的繪圖卡,可能還是需要看你用什麼軟體才決定要不要買Mac。我目前遇到公司內的工業設計上還是以Windows為主,畢竟現在有支援到繪圖卡的只有價格高昂的Mac Pro。如果你還是學生,又有大量3D繪圖的需求,我想Windows + 繪圖卡可能還是一個比較划算的選擇。

最後就是有一些3D繪圖者會需要用到一些較特別的週邊,要注意一下是否可以在mac上正常運作。


14.我想要當音樂、影片工作站,可以買MAC嗎?
Yes,這是一個好選擇。

相較於Windows,macOS免費附上了不少功能強大的影音處理軟體,包含iMovie和Garage Band,足以符合輕度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要強一點的,Adobe有出After Effects和Premiere,Apple自己也有出Logic Studio和Final Cut,因此對於影音工作者而言,Mac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平台。最近MacBook Pro新出了Touch Bar也有針對這一些軟體做特化。不過好不好用實不實用就見仁見智了。

最後,在舞廳可以看到很多DJ都是使用Mac,不過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Mac在音質上並沒有特別的強大,更甚者對音效卡的擴充和支援比PC要來的差,DJ之所以選用Mac的原因主要是在於其穩定度,這點要特別澄清一下


15.我想要多媒體影音機,可以買MAC嗎?
很令人意外的,這個答案是否定的,mac不適合作為一台多媒體播放機。

這一點事實上不是Mac的錯,而是沒有什麼廠商願意開發macOS用的播放軟體,一些在windows上功能強大的軟體如KM Player和PotPlayer都沒有for mac的版本,這使得mac往往必須要安裝不同的軟體來支援不同的格式,就算如此,遇到的播放問題也比Windows下要多,功能也較少。對於藍光的支援性也不高。

不過如果家中有Apple TV,那透過Mac的AirPlay倒是一個很方便的方法,省去了接線的麻煩。但如果沒有的話,新的MacBook全系列又全部都沒有常用的HDMI接頭,我會建議如果真的是要放著當純播放機不如去買台小PC甚是Linux主機實際。


16.MAC的CP值高嗎?
這真的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對於CP值的定義都不同,有人非得要拿電腦跑分的分數來決定它的價值,也有人覺得只要能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就是好電腦。雖然網路上有流傳著mac和PC的CP值比較,但注意iMac使用的顯示晶片是筆電的,而非一般桌機的顯示卡,不管在效能上或價格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造早年MacBook Pro憑藉著優異的螢幕,完美的工藝與輕薄的設計,在各家電腦中脫穎而出,但在如今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類似Air的輕薄筆電、類似Pro retina的高畫質筆電市面上都有了類似的產品,甚至還有像是Windows Surface Pro這種偽筆電和支援android與windows雙系統的特殊筆電。外接的IPS、VA面板螢幕價格也大幅價降,甚至支援觸控,可以說Mac在硬體上的優勢已經大幅價降。

然而Mac最精華的部分,macOS作業系統,強大的觸控版,以及高品質的組裝目前仍然是難逢敵手。但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多種的選擇,在購入Mac之前,不如先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市面上的電腦,了解一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以免花了錢才發現不適合。


17.Touch Bar是啥?我該買嗎?
Touch Bar首次出現在2016年的MacBook Pro上,其中13吋有分有Touch Bar和沒Touch Bar的版本,而15吋則是全面搭載。

Touch Bar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長條形的觸控螢幕。它的作用和運作方式類似Mac的上方工具列,每當切換到不同程式時便會顯現該程式的快捷操作功能(如果該程式有加入Touch Bar支援),除此之外Touch Bar還整合了原本的F1-F12以及系統的快捷鍵,並加入了指紋辨識。所以可以把它當成是一條非常高級的工具列。具體來說怎麼用大家可以去看影片,我想大家比較關心的,特別是想買13吋MacBook Pro的人,應該是”究竟該不該花錢買那Touch Bar”

這裡完全是我個人的意見,端看你能不能將Touch Bar融入你的使用中。首先,使用Touch Bar會給你一種很特殊的感覺,因為為了使用它,你必須要將你的視線移開螢幕看著Touch Bar,同時你的手之也必須要離開鍵盤以點擊Touch Bar,這一點想必很多工程師或是文字工作者應當都深有感觸,手能不離開鍵盤,眼睛不離開螢幕,可以說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模式,因此對於很習慣使用快捷鍵的人來說Touch Bar只會降低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和所有的觸控螢幕一樣,Touch Bar無法提供任何的觸覺回饋,所以在按Touch Bar上的按鈕也必須要多留心。總的來說,我認為Touch Bar是一個不錯的嘗試,聊勝於無,但現階段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產品,以實用性來講不值得特別購入。


18.我該買MacBook、MacBook Air還是MacBook Pro? 
萬年日經文,不管在版上或哪裡都很常見的問題。在回答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這三條產品線的特色。

12” MacBook 
12吋的MacBook是Apple於2015所推出的新產品線,最大特色就是輕薄。硬生生地把重量壓到1公斤以下,非常的輕薄,放到包包裡都不會發現。同時由於是無風扇的設計,也十分的安靜。同時提供十分騷包的香檳金和玫瑰金顏色。

MacBook Air
MacBook Air過去有11吋,但在12”MacBook和2016年新的MacBook Pro的夾擊下消失,僅剩 13吋機型。本來Air系列主打輕薄,是所有MacBook系列最薄最輕的,而在擴充性,也就是I/O port上比較缺乏,但怎麼知道小老弟12”MacBook和2016年新的MacBook Pro為了把Port幾乎拿光光,所以現在反而變成I/O Port最豐富的。現階段除了仍然擁有最高的電池續航力以外,在重量和體積則快要輸給兩個小弟了,簡單來說就是Air都不Air了。
除此之外,Air也是目前產線中唯一一台不是採用Retina螢幕,並且硬碟還有自行升級可能性的Mac

MacBook Pro
MacBook Pro提供13與15吋兩個尺寸,在2016年經歷一次大改版,最大的改變除了體積和外觀外,變是拿掉了所有的I/O port,全面改成了Thunderbolt 3,以及加入了Touch Bar。Pro系列相對於另外兩個系列,效能上要強上不少,同時多半都有搭載獨立的顯示晶片,因此適合進行較吃重的作業。目前官網上仍然還在販售2015年的版的MacBook,該款MacBook Pro是目前I/O port最齊全的Mac。

最後共通點,就是目前所有的MacBook螢幕比例都是16:10,相較於現今主流的16:9上下會多一些空間,如果看影片的話會有黑邊,但是辦公做事會方便許多。知道了這一些差異後.我們就可以來討論一下如何決定要哪一台電腦

首先,Air是最不推薦購買的。在過去Air夾帶著輕薄短小的優勢成了很多人的最愛,但是現今卻處在有一些尷尬的位置。基本上除非電池續航力以及預算真的是你最大的考量,不然我會建議購買2015年款MacBook Pro,在體積和重量上不會差太多,但是無論是性能,I/O port,還有螢幕表現都超過Air不少。

12” MacBook是經薄短小的極致,對於需要常常出差或是把電腦帶來帶去的人有拿以抵抗的魅力,然而為了輕薄,MacBook在性能上較其他系列為低,特別是在顯示效能上。這使得Mac不適合拿來做吃效能的工作。同時因為只有一個USB Type-C同時要分給外接設備和充電,購買轉接頭是不可少的。這一點使得攜帶性稍微降低了一點。

另外要注意的是,MacBook的鍵盤為了減少體積所以使用了新式的蝴蝶式結構,相較於傳統筆電常用的剪刀腳,這種鍵盤鍵程,也就是按下按鍵的距離非常的短,必須要花上一段時間適應。如果平常用慣了虛擬鍵盤的人可能比較能夠習慣。

最後是MacBook Pro,目前這個產線有一些混亂,分別有2016年有TouchBar,2016年無TouchBar,和2015年版,這邊分開來說。

首先是目前的主打機種2016年有TouchBar,分為13吋和15吋,電腦本身只有提供4個Thunderbolt 3 和1個3.5mm耳機孔,因此在如果又外接需求者多半需要搭配轉接頭或是USB Hub。13吋和15吋最大的差異在CPU,13吋是實體2核心而15吋是實體4核心,在顯示晶片上15吋一律有配備獨立的顯示晶片,13吋則無,因此在效能上差異非常的大。有中重度需求者15吋可以說是無二的選擇。

2016無TouchBar可以說是上面那台的閹割版,只有13吋,除了CPU時脈較低,顯示晶片較弱外,Thunderbolt 3只剩下兩個,也沒有TouchBar。不過價格較低,體積重量也和有TouchBar版相同,如果又預算考量又想要新的輕薄機身,可以考慮這臺。

2016年版MacBook有另一項很大的變革就是採用了第二代的蝴蝶式鍵盤,雖然比起12”MacBook要好上一些,但是鍵盤的觸感仍然和之前有很大的落差,需要大量打字的人最好在買之前試打看看已確定自己可以接受。

2015年版的MacBook Pro,目前官網仍有提供13吋和15吋兩個版本,要注意15吋已經沒有提供加入獨顯的選項。雖然是見仁見智,但是我個人非常推薦這個版本,和2016年版相比,CPU效能差不多,顯示晶片較差,重量體積較笨重,I/O port則非常豐富,價格大約便宜個500美金,適合常常需要外接設備的人,以及所有不需要強大的顯示效能與斤斤計較重量的人,比方說學生。

千言萬語化做一句話
輕薄,攜帶性是唯一訴求 12” MacBook
預算是唯一考量 13” MacBook Air
中庸之道且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2015版13” MacBook Pro
預算不多,只需要好CPU且要良好外接性 2015版15” MacBook Pro
預算不多,但想要輕薄短小卻又不想跟效能妥 2016年無Touch Bar版 13” MacBook Pro
預送充裕,需要效能且想要嚐鮮 2016年有Touch Bar 13” MacBook Pro
預算充裕而且需要高效能 2016年有Touch Bar 15” MacBook Pro


19.我該買Mac還是買iPad?
我很驚訝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我想會這樣問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實際用過iPad或是Mac吧,因為這兩個是完全不相衝突的不同的東西。

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概念,iPad和Mac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都是Apple做的,iPad上的程式,Mac上一定不能用(除非有出for Mac版),反過來也是一樣,請不要指望在iPad上可以用任何的Mac程式(除非有重新開發)

iPad是一台平板電腦,但是不要被「電腦」這兩個字給誤導了,相對於電腦,iPad更像是一支超大的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方式也和手機不會差太多。所以你可以這樣思考,你想要做的那些事情,可否用手機來達成,如果不行的話,iPad大概也很難做到,如果可以但是不方便,則是想想是為什麼不方便,如果是因為螢幕太小,iPad螢幕較大,或許是OK的。但是IPAD沒有實體鍵盤,沒有鍵盤滑鼠,不支援FLASH,沒有辦法開啟並列多個視窗,大多數工作用的軟體也都沒有。

Apple後來推出了iPad Pro,但是請注意,這一台是iPad的強化版,骨子裡還是一台iPad,所以請以一台iPad來看待他,仔細想想你到你要拿來做什麼,然後去賣場實際上試用看看,再決定妳到底是要提平板還是一台電腦。

最後總結一下iPad和Mac怎麼選呢?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要辦「正事」,辦公、打報告、做投影片、整理資料數據等等,iPad根本就不要想了,或許你看到別人接了一個外接鍵盤看起來很好打字,但iPad在切換視窗時(比方說不同文件間,或是開網頁打報告)極端的不方便,辦公軟體的功能也遠遠比不上Mac。

好吧,我一直在批評iPad,或許我該幫他平反一下,目前Office已經出了給iPad的版本,而新的iPad本身也會附贈免費的iWork,加上輕薄鍵盤的普及,目前iPad當作小電腦使用是有可能。.原本最為人詬病的中文輸入法選字問題,由於IOS 8開始允許使用者安裝自己的輸入法,因此也有望解決。然而在多視窗、點擊等地方仍然還是有所不變,不適合中重度的工作使用。

整體來說,iPad適合已經有筆電的人當作隨身機,但不適合沒筆電的當作電腦用。


20.mac的硬碟要多大? RAM要多少才夠用?
超級萬年日經題。

硬碟大小
Mac所提供的硬碟,最小的是11吋MacBook Air的64GB,實際使用上,在不安裝虛擬機或雙系統的情形下,64GB確實是夠用了,但如果有要用Windows,我建議最少還是升到128G,我有遇過有人用64GB版裝雙系統而過的很痛苦......由於現在 SSD價格下降加上自己換硬碟成本過高甚至無法更換,所以如果買新電腦我會建議只少升到256GB甚至512GB,一勞永逸。除此之外,現在MAC支援usb3.0,外接硬碟不需要仰丈高價的Thunderbolt,所以只要確保內建硬碟的容量足夠容納所有你要安裝的軟體以及常用檔案,也可以採用其他檔案存在外接硬碟的方案。不過這裡有三點要特別注意。 

首先,一般來說是不會把程式安裝在外接硬碟上的,雖然說Mac對待應用程式的方式和Windows不同,通常會將一個程式的所有檔案包裝在一起,所以理論上放到外接裝置上也沒有問題,但是為了避免發生問題,一般來說都會將程式安裝到內建的硬碟中。所以如果你要安裝的程式非常的大,在客製化時硬碟記得選大一點的。

再來,SSD的特性是剩餘空間越少速度越慢,原因部分這裡不多談,大家記得會發生這個現象較好了。一般會建議至少留個一到兩成的空間,如果你是買128GB,那建議不要用超過110GB以免影響讀取校能。

最後,你的實際可用硬碟容量會比帳面上來得少,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硬碟空間的計算方法,電腦是二進位,但是在標示容量時常常使用十進位,所以雖然我們常常會說1MB = 1,000KB,但實際上是1024KB,因為這個原因實際上你可以使用的容量會比帳面上少,以1TB硬碟來說,實際的可使用空間約是931GB,256GB的話則是249.8GB 。其二是作業系統也要佔空間,以最新的macOS來說,作業系統本身會需要約7GB的空間,所以實際上可以用的空間從一開始就會少7GB。總的來說,不要抓太緊,不然真的要用的時候就慘了。

記憶體大小
記憶體和硬碟不同,基本上是夠用就好,如果要打個比方,硬碟像是倉庫,越大越好,記憶體則像是水,渴了自然要喝,但一但不渴了,再多的水也是沒用(這邊排除掉用Ram Disk的狀況)。然而,由於現今除了Mac Pro以外所有的Mac記憶體都是焊死在主機板上,因此大部份情況下大家都會建議能升級盡量升級。如果你真的是輕度使用,不跑虛擬機,不會開大圖,不剪輯影片,那4GB應該堪用,可能的會,為了將來升級新作業系統,會建議買到8GB,至於16GB則通常是有些特別目的才會用到這麼多,如果你真有這種需求我想你自己應該會比較清楚。簡單來說,不知道自己會用多少的,買8GB就對了。


21.Mac如何連接有線網路?
如果你是MacBook Air或是2015年以前的MacBook Pro,可以使用USB轉RJ45 或thunderbolt轉RJ45網路孔的轉接頭,兩者最大的差異在速度上。

雖然2012年後的Macbook air已經搭載了USB3.0,但是USB轉RJ45網路的轉接頭仍然是採用2.0的設計,因此網路速度會在20mbps左右打死,相較之下thunderbolt轉RJ45的速度就快的多,可以上到100mbps以上。可惜的是MACBOOK AIR的thunderbolt接頭只有一個,若要外接螢幕就會沒得用.如果沒有要外接螢幕的話,我會強烈建議買thunderbolt轉RJ45的轉接頭。

如果你是12”MacBook 和 2016年的MacBook Pro,則統一只能用USB Type-C的轉接頭,這裡我會建議買一個外接的USB Hub,畢竟要轉接的東西太多,買一個Hub比較經濟實惠一些

另外使用Boot Camp的人請注意,如果你發現Thunderbolt轉RJ45在Book Camp下的Windows下不能用,這是因為Boot Camp沒有預裝相對應的驅動程式,必須先開macOS上網抓驅動(http://www.broadcom.com/support/ethernet_nic/netxtreme_desktop.php)之後再轉到Boot Camp下用手動更新驅動的方式安裝才可以使用


22.我要如何在Windows和Mac間交換資料?
MacOS所使用的檔案格式是HFS+,這個格式Windows是無法讀取的,相反的Mac卻可以讀取Windows的NTFS格式,但只能讀取,不能寫入。因此目前最常見的交流檔案格式是較古老的FAT32,然而這種檔案格式卻沒有辦法存取單檔大小超過4G的檔案,因而最近出現的exFAT格式就變成地交換檔案的首選。

現在多半都會推薦大家使用exFAT格式還進行檔案交換,然而這個格式在Mac上和Windows上很偶然的還是會出現無法讀取的情形。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用Mac來將外接硬碟或隨身碟格式化成exFAT遇到問題的機率比用Windows來格式化要小一些。

如果會很頻繁地在Boot Camp和macOS之間切換和交換檔案,也可以使用使用如MacDrive這種軟體,可以讓兩個作業系統自由存取對方的檔案。MacDrive是用在自己電腦有安裝Boot Camp雙系統時用的。正常而言mac無法寫入NTFS格式的Windows分區,反之亦然。但透過MacDrive就可以實現,方便不少。

不過如果是使用虛擬機的方式基本上就沒有這個問題.虛擬的運作方式是在電腦裡模擬一個區域網路,所以用「傳輸」而不是單純寫入。所以在虛擬機開啟時,就算是開啟安裝於BOOTCAMP區域的Windows也是可以正常讀寫的


23.Mac是否對flash的支援不佳?
事實上Flash在Mac上一直都是問題,雖然目前Adobe已經有給Mac專用的Flash插件,但很奇怪的就是效率不彰。以我實際測試的結果,不論是用Chrome或是Safari,只要進入Flash很多的網站,風扇就會加速,Flash也會lag,但是用Parallel Desktop開Windows卻不會有這個情況,只能說目前無解。

不過現階段個人感覺Flash的支援上已經是堪用了,加上目前網站設計的趨勢將以HTML5為主,因此相信Flash將不會成為買Mac的考量。隨著Chrome和Safari都預計要放棄對Flash支援,我想這一點應該不會是問題了。附帶一提,目前Android和iOS都不支援Flash。


24.Mac是否可以用IE綁定的網站?
在台灣有很多的網站,特別是金融相關的網站和網路ATM都是IE綁定的,這些東西可否在mac上運作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MAC上沒有IE,也沒有任何與IE相關的元件。所以這些網站只會不斷的要你安裝插件,永遠無法運行。很多EXE執行插件當然也都不能用(這也是為什麼Mac不容易中毒......)。或許有人會想到可以用Chrome上的IE插件來模擬,但很可惜的,這是行不通的,IE插件的運仍然需要電腦裡有IE才能運作。所以你如果真的遇到了非IE不可的情況,還是請死心,安裝Windows或換一台電腦吧。


25.我不是MacBook Air,如果換SSD效能會差很多嗎?
很多人都搞錯了SSD的重點,只會在意最快讀取寫入速度,事實上SSD最強大的地方是在於小檔案的讀取和寫入,這也是開機和開應用程式快的地方。

要不要換SSD端看電腦的效能瓶頸是否在硬碟,比方說CPU一秒可以處理200MB的資料,但硬碟存取速度卻只有100MB,這時當然換硬碟會提昇速度。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SSD的構造不比傳統硬碟,一旦硬碟損壞,是不可能進行資料救援的。所以記得要時常用time machine備份。


26.什麼是Time Machine?
Time Machine簡稱TM,是一種MAC的備份方式,內建於所有的OSX中,運作上是每當有檔案被更動時,便複製一份檔案到備份碟中,如此當使用者有需要時,就可以將檔案回復到過去的樣子。

要使用TM需要一個完整的硬碟,一般都是用外接硬碟,TM會在你插上硬碟時進行隨時進行備份,直到硬碟空間滿了為止,另外也可以用來還原作業系統,包含了Boot Camp,功能很強大。但是,請特別注意一旦被指定為TM的硬碟,硬碟裡的所有檔案都會被移除。請千萬小心,當你把你的外接硬碟插上去的時候所跳出的視窗,不要去選到把這個硬碟當作TM,版上已經很多因為不小心按錯導致資料全部說再見的事情發生

27.什麼是Fusion Drive?
Fusion Drive是Mac隨著最新一代iMac一起推出的技術,感覺上有點像Seagate的Momentus XT Hybrid Drive,都是採用小容量的高速SSD配上大容量的傳統硬碟,將常用的檔案放在傳統硬碟,系統及程式放在SSD,如此就可以加快速度。

不過相較於Seagate的Momentus XT Hybrid Drive,Fusion Drive強調的是軟體的技術,你不需要自己整理,mac會幫你統計使用率,自動搬移檔案,所以也不需要真的有一個內建SSD的傳統硬碟,目前已經有人實驗過就算使用分開的兩顆硬碟也可以運作。

由於Mac在更換硬碟上十分的困難甚至不可能,所以要不要配Fusion Drive就成了問題。雖然市面上SSD已經很便宜了但對Mac來說是看的到吃不到。所以只能建議如果你口袋夠深,還是加價以SSD為主,最少也買個Fusion Drive,如果預算不構Fusion Drive + USB 3.0外接硬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8.Mac上的辦公軟體?
Mac上最有名的辦公軟體便是iWork,包含了Pages,Numbers和Keynotes,分別對應的是Office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另外也有由微軟所出的Office2016和免費的LibreOffice可以用

iWork是一到功能很強大的軟體,可以很簡單的就做出很精美的文件。然而其相容性卻很差,因此建議如果有需要和他人進行檔案交換的人,盡可能不要用iWork來製作文件以免出現困擾,但是要製作個人的報告和投影片時,iWork倒是一個好選擇

要注意的是iWork系列強是強在排版,在文書功能上並沒有比Office好用,比方說最基本的直書在iWork上就有不少問題。Office 最新的2016在功能上已經與Windows無異,但是還是有少一些功能,比方說簡繁轉換就沒有,標音功能(注音,假名等)只支援你所安裝的語言版本之類的

微軟最近也跟上了”月費訂閱”的潮流,推出了Office 365。如果訂閱家庭版可以安裝在5台Mac或PC,方便檔案之間的交換和工作用,就看大家覺得怎麼買比較划算了。


29.我該等新的機子發表嗎?
這也是超級日經文。
大家都知道Apple是一家口風很緊的公司,就連其內部員工不是到一定層級以上都沒有機會知道產品上市的計畫,因此外界說xx快要更新,快要上市無一都是猜測而已,多半的資料都來自一個預測蘋果周期的網站 (http://buyersguide.macrumors.com/),事實上這些預測和風聲只是用之前apple更新的平均時間來推算。因此都走不出猜測的程度。

這裡大家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沒有買mac對我的生活會不會造成影響,如果不會的話,代表mac並不是一個必需品,那就不一定要急著買。如果真的那麼必要,那你也沒有選擇。

最後給大家一點知識,Mac的產品更新多發生在Intel發表新CPU時,因此在CPU正式上時之前,是不太可能會有大躍進的更新的,如Ivy Bridge要四月才上市,也就代表最快四月才有大更新,而在期間的小更新對性能影響一般也不大。要買mac就應該擺脫硬體的觀念,你是在用電腦,而不是被電腦玩。早買早享受,晚買的當然就享折扣囉。


30.我該買最新的Mac嗎?
這個問題最常出現在新款Mac發表後到剛上市時,此時很多店家都會對舊的MAC進行特價,所以就會出現一段價差,有時候加上贈品可拉到數千元,這時候買上一代機種舊可能會是一個好選擇。

基本上我不建議大家買相隔兩個世代以上的機種,根據intel的tick-tock,每隔兩個世代CPU在某些方面就會有大幅的翻新,因此除非真的很沒有錢,或是可以遇到很低的價錢(我認為比現役的要便宜一半左右)。

另外要納入考量的是大改版。以這一次2016 MacBook Pro的大改來說,要考慮的地方就非常多,務必確認一下自己的需求。比方說常常要用到SD讀卡機,外接螢幕,外接USB裝置的人,最好好把所有的轉接頭的錢和攜帶性也考慮進去,以免到時候買了不合用。

最後如果真的要買上個世代的機種,商品規格務必要好好看清楚,比方說2015年Macbook Pro 15有分有獨顯和沒有獨顯的,知道這些差異後,自己衡量一下價差是否值得再考慮購買。至於作業系統,新買的舊機型一般都可以免費升級,就不用擔心了(除非是太舊的)


31.什麼是整新機?
整新機的正式名稱是Apple整修品,是指消費者因為某些緣故,比方說故障、7天退貨或是瑕疵而將Mac退回,經過Apple維修檢測之後,於官方網站上以較為便宜的價格賣出的電腦,只在Apple store販售,由於退回的機種五花八門,所以也可以看到客製化的機種。

整新機和二手機最大的不同,在於保固的部份是比照原廠的新機,系統重新安裝過,同樣也可以加保Apple care,因此買整新機並不需要擔心電腦有問題。惟要注意可能外表會有一些瑕疵,比方說外殼的刮傷或是汙點等等。

另外有小道消息指出,Apple有時候會在新一代機種上市之後,將舊的機型以整新機的名義賣,在這種情況之下,拿到的可能會是全新的機子。不過一切都是傳說。總之整新機算是一個省錢的好選擇,所以熱門的機子在放出的瞬間就會被掃光,要買的要眼明手快喔。

另外整新機和翻新(翻修機)是不一樣的,翻修機是私人工作室收購修理的機子,用的可能不是原廠零件,也沒有原廠保固,注意不要買錯了,整新機只可以透過官網購買喔


32.買二手機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買Mac就像買其他電腦一樣,檢查一下外觀,確認正常運作就OK了。但是在在Lion之後,一切綁定Apple Store,要注意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1.外觀
現役的Macbook全部都是採用unibody,有沒有撞到過一看就知道,務必要注意有沒有外觀上的瑕疵,特別是螢幕上的刮痕。這邊要提一下黑多人習慣使用鍵盤膜,但是由於MacBook系列在闔上時鍵盤會非常靠近螢幕,如果有家鍵盤膜則會磨到螢幕,最後可能會掉漆,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2.保固
務必確認現在是否還在保固期內,也要確認是否有加保Applecare,如同前面說過的,一旦過保是無法買Applecare的。

3.充電循環和電池健康度
可以透過「關於這台mac-->更多資訊-->系統報告-->電源」來觀看,或可以透過如coconutbattery和widget的iStat來看電池的健康度。Mac的電池每充一次百分之百就會算一次循環,健康度也會隨時間慢慢下降,如果循環次數明顯不正常,比方說才買一個月循環就破百,那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被「操」過。

4.不是有送iLife和iWork?在哪裡?
iLife和iWork綁定帳號,在你剛拿到新的Mac時,可以登入App Store下載,自此之後就會和你的帳號連接。在Lion之後,很多Mac的程式都綁定Apple帳號,特別是iLife和iWork,通常買二手機這兩個程式都已經被前一個主人註冊走了,所以是無法下載的,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33.該如何買MAC最划算?學生價哪裡買?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最划算的地方當然就是每年數次的資訊展,往往可以下殺到九折再加一些贈品,除此之外,一些通路的現金價也多半可以拿到95-98折的優惠。

對學生而言,學校的教育商店可以輕鬆拿到教育價,甚至偶爾有免卡無息分期的活動。但當然這大都比不上資訊展或外界通路的優惠。另外學生要注意,一般校園商店只允許該校學生購買,APPLE商店則只有學生本人或是學生父母可以刷卡,以免Apple不承認。

對於預算較低的朋友,也可以期待可遇不可求Apple官網優惠活動,或偶爾出現的整新機,這些機子多半都是被消費者退貨或有瑕疵而回到apple,由Apple重新維修後上架販售,品相一般都很新,保固和附件也都比照新機,但價格卻便宜很多。

最後雖然水貨也是一個選擇,因為所有的Mac都是全球保固,所以不需要擔心水貨無法維修,只要你可以接受沒有注音的鍵盤。不過自從Apple改變了售價策略之後,和國外的價差已經沒有很明顯。


34.Mac可以改字體的大小嗎?
現在除了 MacBook Air產線外都是Retina面板,因此可以從 設定 顯示器裡面來調整解析度以達到放大的效果,但是Air就真的沒辦法了。有的人可能買了11吋的air,覺得字實在是太小,想要像Windows那樣把字放大,然而很可惜的是,Mac目前並不支援這個功能。雖然Mac可以支援把檔案夾字體或是Icon大小放大,但是對於工具列等等就無能為力了。目前網路上有一些軟體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但根據我使用的經驗都有著不小的瑕疵,因此如果你眼睛不太好或是是買來孝敬家裡長輩的,請特別注意選螢幕大一些的機型喔。


35.我買了Mac,可以告訴我要安裝哪些軟體來代用for windows only的軟體嗎?
目前市面上的常用軟體大多有Mac版,我這裡舉一些常用的而且我有用過的,並不是幫他們打廣告喔

瀏覽器:內建的Safari, 免費的Chrome, Firefox
BBS: 免費的Nally, Welly
文書: 贈送的iWork, 免費的Libre Office, 付費的Office 2016
PDF: 內建的預覽程式(Preview), Adobe Acrobat Pro
郵件:內建的Mail, 付費的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音樂: 內建的iTune
影片: 內建的 QuickTime、免費的mPlayerX
照片: 贈送的iPhoto、付費的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Apple Aperture
影像處理: 免費的GIMP, 付費的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Sketch
影片處理: 贈送的iMovie, 付費的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Apple Final Cut
音樂處理: 贈送的GarageBand, 付費的Apple Logic Pro X
解壓縮: 免費的The Unarchiver, 付費的Archiver
IDE: 免費的XCode, Eclipse
Web Dev: 付費的Coda 2, Espresso
文字工具: 內建的Vim, 免費的Visual Studio Code, Atom, 付費的Sublime


36.我想學寫iOS的app,一定要用Mac嗎?
是的,由於Apple所使用的Objective-C是一門只有Apple在用的語言,目前只有使用macOS上的XCODE才能夠編譯,因此不論是寫for iOS還是for Mac的程式都必須要用Mac。

不過如果你使用的是一些第三方的程式,比方說Unity,你可以在Windows 上寫好之後再用Mac來做最後的編譯封裝動作,某些情況下可以省一些錢,特別是一些比較吃效能的程式。

另外,如果有的人有在開發iOS的應用,不管是使用XCode或Unity、RPG Maker之類的第三方程式,如果你想要把App變成可以獨立執行安裝的iOS檔案,都必須要購買apple developer account,否則就只能在連接Mac的狀態之下測試。


37.iPhone的程式可以在Mac上跑嗎?
一句話,不行,雖然兩者都是Apple做的,但你可以把它們看做是完全不同的東西,Mac上唯一可以跑的是開發App時XCode內的模擬器,但顧名思義那是”模擬iOS”來跑你寫的程式,而不是把別人寫好的程式放進去跑。


38.我想買一些周邊給Mac用,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目前市面上的週邊幾乎都是隨插即用,所以不太需要去區分for Mac,然而如果你的周邊是有一些的軟體設訂,比方說一些客製化功能鍵或是需要安裝特別的驅動才能運作的,最好在購買前就看清楚是否有支援,免得裝上去之後無法運作或功能殘缺。


39.iCloud是什麼?
iCloud是蘋果所推出的雲端服務,類似OneDrive和Google Drive最早只是提供一些網路儲存和備份,並且只開放給Apple用戶使用,不過近年開始全面開放,同時提供線上的免費iWork,頗有和微軟對抗的意味,但不支援檔案協同編輯,空間也較小(5GB)。
另外iCloud也有提供信箱和行事曆等功能,同時支援iPhone、iPad和Mac之間的資料同步。另外還有提供一個iCloud信箱(依照當初設立的時間和裝置後綴可能是@icloud.com, @me.com, 或@mac.com),有需要的人,特別是持有多個Apple裝置的人可以活用這個功能。


40.我想重新安裝,哪裡買OSX的光碟?
自從升上10.7後,OSX安裝都由網路進行,只要找一個網路良好的地方,在開機時按住Option鍵,就可以進到選單,這時候選擇Recovery就可以了。

Comments